历史沿革
一、晚清时期(1897年-1911年)
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)七月,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畔金沙港怡贤王旧祠和关帝庙(现曲院风荷公园内)创办“蚕学馆”,拉开了我国近代纺织丝绸教育的帷幕。蚕学馆以服务我国蚕丝事业为宗旨,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,培养了大批蚕丝技术人才,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政府的嘉奖,被誉为“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”。
1908年(光绪三十四年)六月,浙江巡抚增韫因蚕学馆办学成效卓著,奏请清政府将学校更名为“浙江中等蚕桑学堂”。同年八月,翰林院侍读吴士鉴奏请清政府将学校升格为“浙江高等蚕桑学堂”,清政府批准,并令浙江巡抚增韫妥为筹办。
二、民国时期(1912年-1949年)
1912年,学校更名为“浙江中等蚕桑学校”;1913年,先后更名为“浙江公立甲种蚕桑学校”“浙江省立甲种蚕业学校”;1926年,更名为“浙江省立蚕桑科职业学校”;1927年,从五年级起分设制丝、养蚕两系,并开始招收女生,实行男女同校。1928年后,先后更名为“浙江省立高级蚕桑科中学”“浙江省立高级蚕桑科职业学校”“浙江省立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”;1936年,更名为“浙江省立杭州蚕丝职业学校”。
三、新中国时期(1949年—)
1950年8月,学校在萧山坎山设立分部;9月,高级部制丝科迁入分部。1952年1月,根据中央关于“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、实行专业化办学”的指示,学校本部(杭州古荡)合并“国立湖州高级蚕丝职业学校”,成立“浙江省蚕桑技术学校”;学校分部(萧山坎山)成立“浙江省制丝技术学校”。
1952年9月,浙江省制丝技术学校合并了“浙江工业干部学校”纺织科,更名为“浙江省杭州纺织工业学校”,设制丝、纺织两个专业。“浙江工业干部学校”纺织科的前身是“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”染织科,其前身是1910年12月创办的“浙江中等工业学堂”;此后,先后更名为“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”“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”等,抗战爆发后停办;1946年2月在杭州复校,恢复校名为“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”;1950年2月,该校与其他学校合并成立“浙江工业干部学校”,设机械、土木、化学、测量、纺织(原为染织)五科。杰出校友都锦生、常书鸿、陈之佛、夏衍、沈西苓等实业家、教育家、艺术家先后毕业于该校染织科。
1953年夏,学校合并了“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”,更名为“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”,设制丝科、纺织科、棉织科、机械科;1955年11月,改名为“杭州工业学校”。1958年7月,更名为“浙江纺织专科学校”,设制丝、丝织、棉纺、棉织、纺织机械等专业;1959年,制丝、丝织专业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。1960年3月,学校与浙江大学部分系科和浙江电专、浙江机专合并,成立“杭州工学院”;1961年9月,杭州工学院并入浙江大学,同时恢复浙江纺织专科学校。1962年8月,更名为“浙江丝绸专科学校”。1964年8月,更名为“浙江丝绸工学院”;1965年,设置制丝、丝织、印染专业。文革期间,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。1970年,学校被下放,改名为“杭州工业学校”。1975年8月,国务院批准恢复“浙江丝绸工学院”,设制丝、丝织、印染、丝绸机械专业。
粉碎“四人帮“以后,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学校进行了改革整顿,增设了电子自动化、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、服装设计等专业。1979年,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;1982年,获批“学士学位授予单位”;1984年,获批“硕士学位授予单位”(第二批);1994年,开始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。
1999年4月,经教育部批准,学校更名为“浙江工程学院”。2004年5月,更名为“tyc33455cc太阳集团成网官方入口”。2006年1月,获批“博士学位授予单位”。2017年,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。